“倉頡仰觀奎星環曲走勢,俯看龜背紋理、鳥獸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紋,從中受到啟迪,根據事物形狀創造了象形文字。”近日,游艇会“學雷鋒,送溫暖”云支教團隊志愿者曹穎連線青海省海南州興海縣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學,為孩子們上語文課。
圖 | “學雷鋒,送溫暖”小組云支教團隊曹穎授課現場
曹穎圍繞“漢字是怎么來的”展開講述。她以新穎的闖關形式來推進課堂,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和活躍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次神奇的漢字之旅,總共設有三個關卡。第一關卡為:誰造的漢字。曹穎播放了一段視頻,吸引孩子們了解漢字的起源,并引出漢字是倉頡創造的這一傳說。第二關卡是看圖識字,主要考查同學們對甲骨文及漢字演變歷程的認識。第三關卡是造字法。曹穎就《說文解字》向孩子們介紹“六書”的概念,著重講述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造字法,簡略講述了轉注,假借法。
圖 | “學雷鋒,送溫暖”小組云支教團隊通過“直播云”進行網絡教學
曹穎講道:“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廣泛采用的意音文字;漢字也是唯一一個一脈相承至今,不曾斷絕的古文字。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我希望孩子們愛上漢字,愛上語文。看著孩子明亮的眼眸,我希望他們感受漢字的魅力,走向更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