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
專業課程目標:
通過文本分析,學生能夠了解歐陽修《瀧岡阡表》避實就虛的寫作技巧。
2.
思政育人目標:
學生能夠體會歐陽修對父母的懷念和自己在生前盡孝的愧疚,在思想上能夠理解
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的精魂
,認真學習、孝敬父母。
教學切入點:
課程主要以歐陽修《瀧岡阡表》第三段中對其父親生前言行的描寫分析為切入點,著重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價值。
教學實施步驟(含時間分配):
課程先介紹歐陽修《瀧岡阡表》的寫作背景及其主要內容和思想意蘊(2分52秒),然后著重以第三自然段為例進行文本分析(5分8秒),著重分析歐陽修避實就虛的寫作技巧。最后提出思考,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孝道思想的同時,樹立孝敬父母、認真學習的理念。(3分35秒)
教學活動設計
:
首先,文本背景及思想介紹。
歐陽修于北宋皇裕年間(公元1049年-公元1054年)便已寫好《先君墓表》。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歐陽修任青州知州的時候,又對此墓表進行了精心修改,最終改名為《瀧岡阡表》,并將其刻在他父親墓道前的石碑上。歐陽修的《瀧岡阡表》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這篇飽含深情、膾炙人口的名文為后世散文開拓了更為廣泛、更富文學價值的領域。
本文是追悼亡父的。但父親亡故時,歐陽修年僅四歲,無法知悉父親的生平行狀,所以作者避實就虛,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鄭氏之口,從側面落筆來寫父親。這樣即表現了父親的孝順與仁厚,同時又頌揚了母親的賢良。
第二,
集中鑒賞。
第三段: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
第三,
思考探究。
這段文字中,歐陽修父親的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歐陽修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四,
結論。
歐陽修與他的父親的共同愧疚和遺憾是什么呢?用《韓詩外傳》中的話講就是:孝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木欲直而時不待也。
第五,
啟示。
孝道,是游艇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游艇会官方线路app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支柱。對于yth206游艇会路线現代的游艇会官方线路app生,實現孝道的最好方式,就是樹立遠大的理想,認真學習,夯實基礎,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讓父母放心就是最大的孝道;為民族奉獻,就是孝道的精魂!
教學總結:
總體來看,課程基本完成了設定的教學目標。同時,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課程設計中文本分析可以再細致些,尤其是思考探究環節,問題設置需要更具有啟發性。
本表將作為后期評選的重要依據
|